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中国佛教的伦理学说

    钝根器人来说,还是要坚持渐修的。  不论顿悟还是渐修,其终极的目的只有一个,就是见性成佛。成佛即是进入了一种超脱生死、超脱善恶(“思善思恶”)、超脱一切苦恼的所谓“涅架”的境界,也就是完成了佛教理想的...  思善思恶,如何是上座本来面目”。学人当下一  刀两断,立地便见自性,狂心顿歇。此后再不别求,  始悟自家一向原不曾动。此便是知止而后有定的样  子。  《大学》中的“知止而后有定”句,本来是...

    许抗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0365722.html
  • 智圆和契嵩:推动佛教“援儒人释”潮流

    为诚明。诚明则感天地,振鬼神,更死生变化  而独得。是直感天地动鬼神而已矣,将又致乎圣人  之大道者也。是故圣人以信其心为大也。  这里说的圣人自信的“心”,已经不是禅宗思善思恶的清净无染的心...其集中兼有诗文者,惟契嵩与惠洪最著。契嵩《镡津集》好力与儒者争是非,其文博而辨;惠洪《石门文字禅》,多宣佛理,兼抒文谈。  契嵩以诚挚宗教信徒所具有的坚定的为道为名、为法为身的姿态,大力为佛教辩护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0765782.html
  • 日本五山禅僧的儒释二教一致论

    中正,则必中焉。 故曰﹕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 ,贞正之谓也。 曹溪大师向明上座,道个思善  思恶,只是大本也。 中者贞正也。纔涉思惟,便非中  正, 非中正, 非大本之道。 (注 55)  又说...不但像华僧一样的  有深厚之理论的精神与求知欲望,而且当此理论的精神兴起  ,求知欲旺盛而思辨的态度被加强时,其所研究的对象便  局限于内典而扩及外典。在这种情形之下,日本禅宗之教乘  禅的倾向便...

    郑梁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0666182.html
  • 摩诃迦叶在禅思想史上的意义——以拈花微笑等公案为中心

    狂狗趁块。”提示向上一路,认为凡有传授,纵使其形式之高妙如拈花微笑者,也仍然是对自性的背离。  3.基于心行处灭、言语道断立场的消解  “思善思恶,正恁么时”,才是吾人的“本来面目”。只有像杨岐...子塔前分座、鸡足山中守衣几则公案作一初步探讨,以略窥迦叶在禅史上的意义之一斑。由于这些公案的内涵十分丰富,限于篇幅,本文主要将历代禅师对公案的体会呈现给读者,作过多的义理分析,所采用的也是拈花微笑式...

    明 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3466819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禅

    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。”明良久,惠能云:“思善思恶,正与么时,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?”惠明言下大悟。因此,他对坐禅的解释,也与传统的佛教不同,他说:“...特色:(1)废弃经典教义,但死于经句的拘泥,乃在活泼地把捉住佛的精神所在。(2)沿用佛教的一般术语,以提携全部的佛法为主眼,未尝企图建立一宗一派的门庭。(3)他们有济世化众的悲心,陷于一般小乘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466946.html
  • 评介《中国佛教》第二辑

    自性自度。」  虽然,惠能开悟之後能够自性自度,但是未开悟者一样可以透过「返照护持」的工夫,达到自性自度的目标,  惠能云:「汝既为法而来,可屏息诸缘,勿生一念,吾为汝说明。」良久,惠能云:「思善...中国佛教史源远流长,中国佛教人物多如恒河沙数,如何进入中国佛教人物的世界,则又是我们面临著另一个难题。假如,选择不当,或认识清,势必沦为抉择错误或所识非人的地步。此外,在廿五史诸传中,也许可以找到...

    邱德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667232.html
  • 永觉元贤禅师《呓言》

    豁曰:这个就是父母未生前,说不得的。六祖云:“思善思恶,那个是明上上座本来面目?”正谓此也。愚谓,睡起无想,或落无记,则全体无明也。可指之为本来面目乎?且教中有五无心位,皆无善恶二念,可就指为...乘四教,一梦法也;芸芸众生,梦中人也。梦中之人,据梦场受梦法,又安保其梦梦乎?故有梦中而方其梦者,正大梦者也。有梦中而知其为梦者,有梦中而求出乎梦者,均之未离乎梦者也。忽然破梦而出,则梦场梦法,与...

    永觉元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5567353.html
  • 求那跋陀罗对中国禅宗的贡献

    为学之极至,如何主静,到李延平具体化为“默坐沉心,看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。一这很显然,默坐就是静坐,澄心就是参禅,看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,就是参究“本来面目”。六祖说:“思善思恶,正恁么时,那个是明...诗文。他与禅学的关系很深,曾师事鹤林寺僧寿涯,而得“有物先天地,无形本寂寥。能为万物主,逐四时凋”之偈。《性学指要》谓元公初与东林总(常总)游,久之无所入,总教之静坐,月余忽有得,以诗呈曰:“书堂兀...

    田光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3667460.html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而立。头飞划子向峰前,划一株草。峰云:“和尚只划得这个,划得那个。”头提起划子,峰接得便作划草势。头曰:“汝只解得那个,不解得这个。”峰无对。师代曰:“还有堆阜么?”  (6)举:南泉问僧:“思善...假玄唱以明宗:入理深谈,以无功而会  旨。混然体用,宛转偏圆。亦犹投刃挥斤,轮扁得手。虚玄  下犯,回互傍参。寄鸟道而寥空,以玄路而该括。虽然空体  寂然,乖群动。于有句中无句,妙在体前;以无语中有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1)

    自性,造诸恶。虽修众善,心执着,敬上念下,矜恤孤贫,名慧香。 四解脱香,即自心无所攀缘。思善思恶,自在无碍,名解脱香。 五解脱知见香,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,不可沈空守寂,即...。 举凡佛坛,用于祈祷、修法、供养、法会等各类佛事,乃至行者所携行之念珠、锡杖等修道之资具,统称为法器。 在《华严经》(入法界品·宝髻长者章)中说:“如诸菩萨得思议功德宝藏,乃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767914.html